什麼是成本?
成本的分類
成本的計算
成本的特性
在經濟學、商業和會計學中,成本在經濟學中指的是無可避免的最高代價,成本因選擇而起,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意指為了藉由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某樣物品,或是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務,所花費或付出的金額,其中亦包括預定要花費或是付出的金額,往往和一個商業事件或者經濟交易相聯繫。成本也經常被以適用性為標準進行分類。
成本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包括:
按成本發生的階段分類:
可以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生產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包括材料費、工資費、製造費用等;銷售成本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包括銷售費用、運輸費用、倉儲費用等。
按成本的直接程度分類:
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與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直接相關的費用,可以明確歸屬於某一產品或服務的成本;間接成本是指與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間接相關的費用,不能明確歸屬於某一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只能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產品或服務之間進行分配。
按成本的可控程度分類:
可以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予以影響和控制的成本;不可控成本是指企業在短期內難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予以影響和控制的成本。
成本的計算方法是根據不同的成本分類方法而定的。常見的成本計算方法包括:
生產成本的計算:
生產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分為分錄法和彙總法。分錄法是指逐筆逐項地記錄和計算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彙總法是指先將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歸類,然後再進行計算。
銷售成本的計算:
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分為實際成本法和預計成本法。實際成本法是指根據實際發生的銷售費用計算銷售成本;預計成本法是指根據預計發生的銷售費用計算銷售成本。
成本具有可變性:成本的大小會隨著生產或服務活動的規模變化而變化。
成本具有歷史性:成本是一種已經發生的費用,不能隨意改變。
成本具有相關性:成本與生產或服務活動存在相關性,只有與生產或服務活動相關的費用才能計入成本。
成本具有可控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損益平衡是指企業的收入等於其成本和費用,企業在這一狀態下不盈利也不虧損。企業要做到損益平衡,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降低成本:企業可以通過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原材料等措施來降低成本。
增加收入: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拓展銷售市場、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等措施來增加收入。
結論
成本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必須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損益平衡是指企業的收入等於其成本和費用,企業在這一狀態下不盈利也不虧損。損益平衡點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兩種:
損益平衡的公式為:
損益平衡銷售量 = 固定成本 / (銷售單價 - 變動成本單價)
其中:
損益平衡銷售量:指企業達到損益平衡所要銷售的產品或服務數量。
固定成本:指在生產或服務活動水平發生變動時,其總額在一定範圍內保持不變的費用。
銷售單價:指企業銷售每件產品或服務的價格。
變動成本單價:指企業生產或提供每件產品或服務所發生的變動費用。
損益平衡可以用於以下方面:
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的損益平衡點越低,說明其盈利能力越強。
制定企業的生產和銷售計劃:企業可以根據損益平衡點來制定合理的生產和銷售計劃。
控制企業的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監控損益平衡點的變化來控制成本。
舉例
假設某企業的固定成本為100萬元,銷售單價為10元,變動成本單價為5元。則該企業的損益平衡銷售量為:
損益平衡銷售量 = 100萬元 / (10元 - 5元) = 20萬件
損益平衡銷售量 = 固定成本 / (銷售單價 - 變動成本單價)
結論
損益平衡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企業可以通過計算和分析損益平衡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產品成本的構成
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產品成本的影響因素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一批或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它是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制定產品價格、核算利潤的重要基礎。
產品成本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直接消耗在產品製造上的材料費用。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和動力等。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直接為產品製造而支付的工人工資。包括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福利等。
製造費用:是指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在生產過程中為製造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折舊費、修理費、水電費、工廠管理費等。
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計算對象進行歸集和計算生產成本的一種方法。適合於產品種類繁多、批量較小的企業。
分步法:是以產品品種以及產品的生產步驟為計算對象,進行歸集和計算生產成本以及各生產步驟成本的一種方法。適合於產品生產過程複雜、工序較多的企業。
分批法:是以產品批別作為計算對象進行歸集和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合於產品生產具有明顯批別特徵、生產批量較大的企業。
產品成本的影響因素
產品成本的影響因素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產品材料的消耗量、人工的消耗量和製造費用的高低。
生產組織管理水平:生產組織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產效率、生產質量和生產成本。
原材料價格: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產品材料成本的高低。
工資水平:工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產品人工成本的高低。
能源價格:能源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著產品製造費用的高低。
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改善生產組織管理水平、控制原材料成本、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等措施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
一家汽車製造企業通過採用新的生產工藝,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量,從而降低了產品成本。
一家服裝製造企業通過實施精益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一家電子產品製造企業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獲得了原材料價格優惠,從而降低了產品成本。
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通過實施崗位技能培訓,提高了員工的生產技能,從而降低了產品人工成本。
一家鋼鐵企業通過採用新能源技術,降低了能源消耗,從而降低了產品製造費用。
成本分析的目的
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應用
取決於所採用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產品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製造費用
其中:
產品成本是指生產一批或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直接消耗在產品製造上的材料費用。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和動力等。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直接為產品製造而支付的工人工資。包括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福利等。
製造費用是指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在生產過程中為製造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折舊費、修理費、水電費、工廠管理費等。
產品成本 = 各生產步驟成本之和
其中:
產品成本是指生產一批或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
各生產步驟成本是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每個生產步驟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
產品成本 = 每單位產品成本 × 該批產品產量
其中:
產品成本是指生產一批或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
每單位產品成本是指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各種勞動資料的貨幣表現。
該批產品產量是指該批產品的生產數量。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和管理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
一家汽車製造企業採用品種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該企業生產一種車型,本月生產了100輛汽車。該車型的直接材料成本為每輛汽車1萬元,直接人工成本為每輛汽車5000元,製造費用為每輛汽車2000元。則該車型的產品成本為:
產品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製造費用
= 1萬元/輛 + 5000元/輛 + 2000元/輛
= 17000元/輛
一家服裝製造企業採用分步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該企業生產一種服裝,生產過程分為裁剪、縫紉、整燙等三個步驟。本月該企業生產了1000件服裝。裁剪步驟的成本為每件服裝2元,縫紉步驟的成本為每件服裝3元,整燙步驟的成本為每件服裝1元。則該服裝的產品成本為:
產品成本 = 各生產步驟成本之和
= 裁剪步驟成本 + 縫紉步驟成本 + 整燙步驟成本
= 2元/件 + 3元/件 + 1元/件
= 6元/件
一家電子產品製造企業採用分批法進行產品成本計算。該企業生產一種手機,本月生產了10000台手機。該批手機的直接材料成本為每台手機500元,直接人工成本為每台手機200元,製造費用為每台手機100元。則該批手機的產品成本為:
產品成本 = 每單位產品成本 × 該批產品產量
= (500元/台 + 200元/台 + 100元/台) × 10000台
= 8000000元
成本管理的目標
成本管理的方法
成本管理的應用
是指企業為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它是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制定產品價格、核算利潤的重要基礎。
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成本預算: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計劃,對未來一定時期內各項成本的預計支出所進行的安排。成本預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為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和目標。
成本控制:是指企業採取各種措施,確保實際成本不超過預算成本的一種管理活動。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
成本分析:是指企業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的構成、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以發現成本問題、挖掘成本潛力的一種管理活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依據,為成本控制提供了決策支持。
成本考核:是指企業對各部門、各職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責任和績效進行評價的一種管理活動。成本考核是成本管理的手段,有利於調動各部門、各職工的成本意識,促進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
成本管理的具體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特點和管理需求,採取以下具體方法進行成本管理: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企業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明確成本管理的目標、責任、職權等,為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強成本意識教育: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成本意識教育,使員工樹立“節約就是創收”的觀念,自覺參與成本管理工作。
採用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企業應採用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準確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成本,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企業應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如制定成本控制指標、建立成本責任制、加強材料採購管理、降低能耗等,切實降低成本。
定期進行成本分析:企業應定期進行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差異的原因,採取措施加以糾正,防止成本失控。
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企業應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對各部門、各職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責任和績效進行評價,並與獎懲掛鉤,調動各部門、各職工的成本意識。
成本管理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成本管理時,企業應注意以下幾點:
成本管理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相一致:成本管理的目標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相一致,不能盲目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質量、市場需求等因素。
成本管理應注重全面性:成本管理應注重全面性,不僅要關注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還要關注製造費用等間接成本。
成本管理應注重預防性:成本管理應注重預防性,要通過制定成本預算、建立成本責任制等措施,防範成本失控。
成本管理應講究科學性:成本管理應講究科學性,要採用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分析方法等,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成本管理應注重協調性:成本管理應注重協調性,要與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市場營銷等其他管理活動相協調,形成整體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