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財權保護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尤其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智財權的侵害更是層出不窮。對於五專資料處理科的學生而言,學習智財權保護的知識,不僅有助於自身創作的保護,也能在未來的職場上避免侵犯他人智財權。
智財權,又稱智慧財產權,是指人類在智力活動中所產生的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智財權的種類繁多,可概分為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營業秘密等。
智財權是創新成果的保障,可以鼓勵人們創作,促進社會進步。此外,智財權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可以幫助企業保護自身的技術和商業秘密,在市場上取得優勢。
智財權侵害行為是指未經權利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智財權的行為。常見的智財權侵害行為包括:
重製、改作、散布他人著作
製造、販賣、使用他人發明、新型、新式樣
使用他人商標
洩漏他人營業秘密
為保護智財權,各國政府皆制定相關法律,例如我國的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營業秘密法等。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動智財權教育,提升民眾的智財權意識。
使用他人著作時,應遵守著作權法規定,取得授權或合理使用
創作發明、新型、新式樣時,可申請專利保護
使用商標時,應避免侵犯他人商標權
保守企業營業秘密
智財權保護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議題,資料處理科學生應具備基本的智財權知識,以保護自身創作,並避免侵犯他人智財權。
學習智財權保護的資源: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s://www.tipo.gov.tw/
案例一:
美國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因為非法下載歌曲甚至還和其他人分享,被控侵權,經法院判決後,必須對四家相關業者付出67萬5,000美元的高額賠償。
案例二:
我國某國立大學的一名研究生,在未取得授權或任何同意的情況下,即逕行將國內某出版社之出版品上傳至個人網站提供他人下載,這個舉動不久即遭到檢舉,經檢調單位起訴並判決確定該生已違反著作權法。
案例三:
某知名運動品牌公司,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他人設計的圖案作為商品標誌,被控侵犯商標權,經法院判決應賠償新台幣100萬元。
案例四:
某科技公司的前員工,離職後自行創業,並利用在原公司任職期間所獲知的營業秘密,開發出類似的產品,被控侵犯營業秘密,經法院判決應賠償新台幣500萬元。
案例五:
某知名連鎖餐飲業者,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他人拍攝的照片作為廣告宣傳,被控侵犯著作權,經法院判決應賠償新台幣30萬元。
這些案例顯示,智財權侵害的行為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角落,無論是學生、企業或一般民眾,都應提高智財權意識,避免侵犯他人權益。
以下提供一些防範智財權侵害的建議:
在使用他人智財權之前,應先確認是否取得授權
在創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身智財權
保守企業營業秘密
尊重他人智財權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避免智財權侵害的風險。
契約授權:由著作財產權人與利用人訂立契約,約定授權之範圍、地域、時間、內容、利用方法或其他事項。
契約授權是取得授權最常見的方式。在契約授權中,著作財產權人與利用人可以自由約定授權的範圍、地域、時間、內容、利用方法或其他事項。
法定授權:著作權法規定,在特定情況下,利用人即使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亦得利用著作,但仍須遵守法定限制。
法定授權是著作權法為兼顧著作財產權人與社會公益所設之規定。在法定授權中,利用人即使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亦得利用著作,但仍須遵守法定限制。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法定授權情形: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合理使用他人著作
重製他人著作,供個人或家庭使用
重製他人著作,供學校教學使用
公開播送他人著作
公開傳輸他人著作
改作、翻譯他人著作
在取得授權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確認授權人是否為著作財產權人
審閱授權契約內容,確認授權範圍、地域、時間、內容、利用方法或其他事項
保留授權文件
申請專利時,應準備以下文件:
專利申請書
專利說明書
專利圖式
委託書(委託代理人申請時)
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我國的專利主管機關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人可至智慧財產局網站下載申請文件,或至智慧財產局服務櫃檯索取。
智慧財產局審查
智慧財產局收到申請文件後,會進行形式審查和實體審查。形式審查是審查申請文件是否符合規定,實體審查是審查發明是否符合專利要件。
專利公告
智慧財產局審查通過後,會將專利案件公告。公告後,任何人皆可閱覽專利文件。
專利權授予
公告期間無人提出異議,或異議不成立者,智慧財產局會授予專利權。
申請專利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發明必須符合新穎性、進步性及產業利用性等專利要件
申請文件應記載完整、正確
申請費應按時繳納
以下是一些申請專利的建議:
在申請專利之前,應先進行專利檢索,以瞭解相關技術的發展狀況
可委託專利代理人協助申請專利,以提高申請成功率